首页热门头条正文

乌前议长遭枪杀 泽连斯基发声

乌前议长遭枪杀:一场政治刺杀还是权力清算?泽连斯基的“强烈谴责”能否稳住动荡的乌克兰?

突发枪击:前议长倒在基辅街头,战时乌克兰再添血色

2023年10月1日,基辅的清晨被一阵密集的枪声撕裂,乌克兰前最高拉达(议会)议长鲁斯兰·斯特凡丘克(Ruslan Stefanchuk)的车队在市中心遭到不明身份枪手的伏击,随行安保人员与枪手发生交火,斯特凡丘克本人身中数弹,当场昏迷,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,乌克兰内务部随后发布声明,确认事件为“有预谋的政治刺杀”,已成立专案组调查,目前一名嫌疑人被抓获,其余在逃。

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全球关注,斯特凡丘克虽已于今年1月卸任议长职务,但仍是乌克兰“人民公仆党”的核心成员,曾深度参与《乌克兰宪法》修正案、欧盟候选国地位谈判等重大立法工作,被视为泽连斯基政府的“重要盟友”,更关键的是,这并非乌克兰战时首起政治人物遇袭事件——2022年9月,哈尔科夫州前州长弗拉基米尔·鲁季内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;2023年7月,亲总统的基辅市议员维塔利·克利亚奇科之子遭绑架未遂,前议长枪击案的发生,让“战时乌克兰的政治安全”成为国际社会最尖锐的疑问。

受害者是谁:从“权力核心”到“刺杀目标”,斯特凡丘克的身份谜题

要理解这起事件的冲击力,必须先了解斯特凡丘克的政治坐标,1975年出生的他,是乌克兰法学界权威,曾担任基辅国立大学宪法学教授,2019年当选最高拉达议员,2021年8月接替达契科出任议长,成为乌克兰政坛“二号人物”,在任期间,他推动了一系列强化总统权力的法案,包括延长战时状态、动员法修订等,被视为泽连斯基“集权改革”的关键执行者。

今年1月,斯特凡丘克突然宣布辞去议长职务,理由是“需要回归立法工作,推动战后重建法案”,当时外界解读为“权力过渡”——乌克兰正筹备2024年总统大选,泽连斯基需要为亲信腾挪空间,但卸任后,斯特凡丘克并未淡出政坛,反而以“乌克兰重建基金会负责人”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,频繁访问欧美国家,呼吁对乌援助,他的突然“失势”与持续“影响力”,让外界猜测其与泽连斯基的关系是否出现裂痕。

此次遇袭前,斯特凡丘克刚结束在波兰的“战后重建融资谈判”,返回基辅,乌克兰媒体援引匿名官员消息称,枪手掌握其行程细节,作案手法“专业且精准”——他们驾驶无牌照汽车,在斯特凡丘克车队必经的十字路口设置路障,随后用自动武器扫射,安保人员反击后迅速逃离,这种“斩首式”袭击,让“谁想杀他”的疑问更加扑朔迷离。

泽连斯基发声:“强烈谴责”背后的政治焦虑与权力保卫战

事件发生后,泽连斯基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发声,称这是“对乌克兰民主和法治的卑劣攻击”,承诺“将所有参与者绳之以法”,他在紧急召开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强调:“战时,我们不仅要对抗前线的敌人,更要清除内部的毒瘤——任何试图通过暴力颠覆国家秩序的行为,都是对全体乌克兰人民的背叛。”

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“双重信号”:泽连斯基试图通过强硬姿态稳定民心,避免政治暴力引发连锁反应;这也暴露出其对“内部稳定”的深层焦虑,当前,乌克兰正面临三重压力:前线战事胶着(巴赫穆特、阿夫迪伊夫卡方向激烈交火)、西方援助迟滞(美国援乌法案在国会搁浅)、经济濒临崩溃(通胀率超25%,失业率攀升),核心政治人物遇袭,极可能加剧国内权力斗争,动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泽连斯基在讲话中特别提到“不会让任何人的鲜血白流”,并要求彻查“是否有外部势力渗透”,这暗示乌克兰政府或将事件与俄罗斯联系起来——俄方曾多次警告“乌克兰内部亲西方势力将引发内乱”,但莫斯科方面尚未对此事件回应,值得注意的是,斯特凡丘克在卸任后曾公开批评“部分寡头借战争之机囤积居奇”,其“反腐立场”是否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,也成为刺杀动机的猜想之一。

多重疑云:政治刺杀、权力清算,还是“黑天鹅”事件?

关于刺杀动机,目前主要有三种猜测:

其一,俄罗斯情报部门策划的“斩首行动”,俄乌冲突以来,俄方多次尝试通过暗杀乌克兰政要动摇其战争意志,2022年袭击哈尔科夫州长鲁季内时,俄方就曾使用“克里米亚特工网络”,此次若证实有俄方参与,将是战时最高级别的政治刺杀,旨在破坏乌克兰与西方的谈判进程。

其二,乌克兰内部权力斗争的“极端化”,斯特凡丘克卸任后,其“人民公仆党”内部出现分化——部分议员批评他“过度迎合西方”,导致国家主权受损;而亲军方势力则不满其“重建优先于军事”的立场,有分析称,此次枪击可能是“党内极端派”或“亲军方鹰派”的“警告性刺杀”,旨在清除温和派,推动更强硬的战争政策。

其三,寡头利益集团的“报复性清算”,斯特凡丘克担任议长期间,推动的“反腐败法案”触及多个寡头利益,包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