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正文

沙特王储会见巴勒斯坦副总统

中东棋局的变局还是和平的序曲?

2023年深秋,利雅得王宫的一间会客厅里,沙特王储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(Mohammed bin Salman,简称MBS)与巴勒斯坦副总统、法塔赫中央委员会成员侯赛因·谢赫(Hussein al-Sheikh)的手握在了一起,这次看似常规的地区高层互动,却在中东棋盘上投下了一枚意味深长的棋子——当沙特这个海湾地区的“重量级玩家”,与巴勒斯坦内部最具代表性的世俗政治力量法塔赫走近,背后究竟是地缘政治的权宜之计,还是巴以和平进程迎来转机的序曲?

从“传统支持”到“战略走近”:沙特与巴勒斯坦关系的再锚定

沙特与巴勒斯坦的渊源,远不止于“阿拉伯兄弟”的道义支持,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,沙特便是巴勒斯坦问题最坚定的倡导者之一: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“土地换和平”决议,到每年向巴勒斯坦提供数亿美元的经济援助,再到多次在联合国推动谴责以色列的决议,沙特始终站在阿拉伯世界的“第一梯队”,但这种支持,长期停留在“财政输血”和“外交声援”层面,缺乏直接的政治介入——直到近年,沙特的战略天平开始倾斜。

2022年,MBS在沙特未来投资大会(Davos of the Desert)上高调宣布“沙特2030愿景”,将“地区稳定”与“经济多元化”作为核心目标,这意味着,沙特不能再容忍地区长期动荡带来的安全风险与经济损耗,而巴以冲突,正是中东“火药桶”中最易引爆的引线:加沙地带的战火、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扩张、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裂,不仅让巴勒斯坦人民深陷苦难,更让沙特在推进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(沙以 normalization)时始终面临“阿拉伯世界合法性”的拷问——若无法在巴以问题上拿出实质性方案,沙特不仅难以成为阿拉伯世界的“领导者”,更可能被美国边缘化(美国近年对沙特的安全依赖度下降,同时加速向以色列倾斜)。

此次会见巴勒斯坦副总统,正是沙特战略调整的缩影,与此前仅接待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(法塔赫领袖)不同,沙特此次选择与侯赛因·谢赫(法塔赫内部“务实派”代表,负责与以色列和美国沟通的“关键人物”)直接对话,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沙特不再满足于“隔空喊话”,而是要深度介入巴以问题,通过“促谈”“促和”重塑自身地区角色,正如沙特外交部在声明中所说:“沙特将巴勒斯坦问题视为阿拉伯核心议题,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,并将继续推动各方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分歧。”

加沙战后“权力真空”:沙特为何此时选择“下场”?

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后,巴勒斯坦局势陷入“二战后最严重的人道危机”,也为沙特介入提供了“历史窗口”,这场战争暴露了多重矛盾: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造成超过2.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(加沙卫生数据),引发全球舆论哗然;美国对以色列的“无底线支持”,让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信任降至冰点;而巴勒斯坦内部,法塔赫控制下的约旦河西岸与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“双轨并行”,分裂局面持续加剧——这些矛盾,既让沙特看到了“介入空间”,也让其意识到“若不作为,可能失去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影响力”。

具体而言,沙特的考量至少包含三层逻辑:

其一,“填补阿拉伯世界领导力真空”。 长期以来,埃及、约旦等阿拉伯国家是巴以问题的主要调解者,但埃及面临国内经济困境,约旦则因大量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承受巨大压力,两国调解能力有限,沙特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(2023年GDP超1.1万亿美元)、地区影响力(控制伊斯兰世界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)以及与美国、以色列的潜在沟通渠道,自认有资格成为“新的调解者”,正如沙特智库“阿拉伯海湾研究所”(AGSI)研究员阿卜杜拉·阿尔安巴尔(Abdullah Al-Anbar)所言:“沙特若能在巴以问题上取得突破,不仅能提升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,更能让‘2030愿景’所需的稳定外部环境成为可能。”

其二,“平衡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风险”。 2023年以来,沙特与以色列的秘密接触频繁,双方在能源、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意愿增强,但最大的障碍始终是“巴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