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正文

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乘机抵达天津

中巴命运共同体如何再添新注脚?

当专机的舱门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打开,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踏上中国的土地时,现场的礼兵持枪致敬,中巴两国国旗在微风中交相辉映,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访问——在2023年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份,南亚地缘格局复杂演变,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重挑战,夏巴兹此时选择将中国作为任期内的重要出访首站,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信号,这位以务实作风著称的巴基斯坦领导人,此行究竟要为中巴关系注入怎样的新动能?两国在传统友谊之外,又将如何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拓展合作边界?

从“全天候”到“全方位”:历史经纬中的必然选择

中巴关系被誉为“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典范”,而“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”的定位,早已超越了普通双边关系的范畴,回顾建交72年历程,两国始终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原则上携手前行:从1951年建交时打破西方封锁的“破冰之旅”,到2005年签订《睦邻友好合作条约》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再到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(CPEC)启动为两国关系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,每一次互动都顺应了时代需求,也重塑了地区格局。

夏巴兹此次选择天津作为访问首站,颇具深意,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,天津不仅是中巴经济走廊陆海联运的关键节点,更是两国传统友谊的“见证者”——早在1976年,天津就参与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建设,近年来在瓜达尔港运营、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成果丰硕,正如夏巴兹在抵达后发表的书面讲话中所说:“中国是巴基斯坦的‘铁杆朋友’,天津之行是我深化中巴友谊、拓展合作蓝图的重要一步。”

当前,巴基斯坦正面临多重挑战:经济复苏压力较大,外汇储备紧张,通胀率居高不下;地区安全局势复杂,阿富汗问题、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;在美印等大国博弈的背景下,巴基斯坦亟需战略支点,而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,正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平台,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,双方在发展诉求上高度契合,为关系升级提供了现实土壤,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言:“中巴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,始终坚如磐石,此次访问是两国深化战略沟通、推进务实合作的重要契机。”

经济走廊的“升级版”:从“大写意”到“工笔画”

中巴经济走廊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“旗舰项目”,无疑是此次访问的核心议题,自2013年启动以来,走廊已为巴基斯坦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,建成瓜达尔港、卡洛特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项目,帮助巴基斯坦新增电力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,但夏巴兹在行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:“走廊建设不能停留在‘大写意’,更要做好‘工笔画’。”这意味着,双方将推动合作从“基础设施硬联通”向“规则标准软联通”深化,从“大项目主导”向“民生普惠拓展”。

在天津的会谈中,双方重点讨论了走廊二期项目的规划方向,据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·伊克巴尔透露,新的合作清单将聚焦五大领域:一是能源结构优化,在现有火电项目基础上,增加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,助力巴基斯坦实现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60%的目标;二是产业合作升级,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经济特区建设将加速推进,重点吸引纺织、建材、信息技术等产业转移,帮助巴基斯坦提升制造业竞争力;三是农业现代化,中国将分享耐盐碱水稻、节水农业等技术,帮助巴基斯坦提高粮食自给率(目前巴基斯坦粮食进口依赖度超过15%);四是数字经济合作,推动跨境支付、智慧物流等领域合作,建设“数字走廊”;五是民生改善,将更多资金投向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项目,让走廊成果惠及普通民众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访问期间,中巴双方签署了《关于深化中巴经济走廊合作的框架协议》,明确建立“部长级协调机制+专家组+企业联盟”的三级合作架构,确保项目高效推进,中国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中国将加大对走廊项目的融资支持,通过丝路基金、中巴经济走廊能源专项基金等渠道,为合作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,对于当前面临经济困境的巴基斯坦而言,这无疑是一剂“强心剂”——仅2023年,中国就向巴基斯坦提供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,帮助其稳定外汇储备、缓解债务压力。

安全与发展的“双轮驱动”:应对地区复杂挑战

巴基斯坦地处南亚、中亚、西亚交汇处,安全形势历来复杂,近年来,随着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,巴基斯坦面临来自恐怖主义、极端主义的新挑战,2023年上半年,巴基斯坦境内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,夏巴兹在访问期间明确表示: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巴基斯坦需要中国在反恐领域的支持。”

中巴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早已超越传统范畴,双方建立了反恐战略对话机制,在情报共享、人员培训、联合演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此次访问中,双方同意扩大在边境安全、网络安全、反恐融资等领域的合作,并计划在巴基斯坦建立“中巴反恐联合训练中心”,为巴基斯坦执法人员提供专业培训,中国还将向巴基斯坦提供更多先进安保装备,包括无人机、监控系统等,帮助其提升边境管控能力。

除了传统安全,非传统安全合作也成为重点,气候变化对巴基斯坦的冲击日益严重——2022年洪灾造成全国三分之一国土被淹,3300万人受灾,直接损失超300亿美元,夏巴兹在会谈中特别提到:“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,巴基斯坦期待在气候变化适应、灾害预警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。”对此,中国宣布将帮助巴基斯坦建设“气候变化应对中心”,分享气象卫星数据和技术,并启动“绿色走廊”计划,在巴基斯坦种植100万棵树,修复生态环境。

民心相通的“细水长流”:从“政府合作”到“社会互动”

中巴友谊的根基在于人民,此次夏巴兹天津之行,特别安排了与天津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见面会,当夏巴兹用乌尔都语说出“你们是中巴友谊的桥梁”时,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,在华巴基斯坦留学生超过2.5万名,其中在天津就读的就有3000多人,他们中的许多人毕业后选择回国,成为各领域的骨干力量。

除了教育合作,文化、医疗、科技等领域的民间交流也在不断深化,在天津期间,夏巴兹参观了“中巴友谊文化展”,展览展示了两国建交以来的珍贵照片、文物和合作成果,其中一张1971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