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正文

中方回应俄朝军队是否参加九三阅兵

俄朝军队会现身九三阅兵吗?中方回应背后的战略考量和国际博弈

2015年9月3日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,俄罗斯派出仪仗队方队,白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等独联体国家联合派出方队,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亮相天安门广场,这一幕被外界视为“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精神的当代延续”,也让“外国军队参与中国阅兵”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,十年后的2025年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,俄罗斯、朝鲜军队是否会参加九三阅兵”的猜测再度升温,针对相关提问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:“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提供,有关安排将适时公布。”这一“模糊而克制”的回应,不仅没有平息外界的猜测,反而让“俄朝军队是否参与”成为解读中国外交战略与国际局势的重要窗口。

历史回响:从“纪念同盟”到“战略信号”——外国军队参与中国阅兵的先例与逻辑

中国阅兵史上的“国际元素”,从来不是简单的“仪式点缀”,而是历史记忆与现实考量的交织,2015年阅兵的外军方队阵容,至今仍被解读为中国对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地位”的国际确认——在那场战争中,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,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苏联、美国、朝鲜等国也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对日作战,俄罗斯仪仗队的方阵走过天安门时,士兵们身着苏联红军经典制服,肩扛“1945”字样的步枪,既是向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、加速日本投降的历史致敬,也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直观体现。

而朝鲜的参与则更具特殊意义,朝鲜半岛曾是日本殖民侵略的“前哨站”,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“立国之战”,更让中朝两国在反法西斯的历史叙事中形成了“命运共同体”般的联结,2015年阅兵时,朝鲜派出由人民军陆海空三军代表组成的方队,士兵们身着07式军服,手持改良型56式半自动步枪,步伐整齐地通过天安门广场,被外界视为“铭记共同抗战历史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”的象征。

从历史逻辑看,外国军队参与中国阅兵的核心意义,在于通过“仪式化的历史重现”,强化“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”的共识,凸显中国作为“东方主战场”的国际贡献,而选择哪些国家参与,则往往与当前的国际格局和中国的外交重点密切相关:2015年,中国正处于“大国崛起”的关键期,需要通过展示“国际反法西斯同盟”的延续性,打破“中国威胁论”的叙事,构建“和平发展”的国际形象;十年后的今天,面对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这一仪式的意义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?

地缘棋局:俄朝参与的现实可能性与战略动因

当前,俄朝军队参与九三阅兵”的猜测,主要源于三重地缘背景:一是俄朝战略协作的深化,二是中俄、中朝关系的特殊定位,三是西方围堵下的“战略突围”,要判断俄朝是否参与,需从各自的国家利益与战略需求入手分析。

(一)俄罗斯:“向东看”的战略呼应与历史叙事重构

对俄罗斯而言,参与中国阅兵的“战略收益”远大于“成本”,2022年以来,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面临西方空前孤立,被迫加速“向东转”——与中国深化能源合作、推动上合组织扩员、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协调,在此背景下,派军队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阅兵,既是“向东看”的象征性举措,也是对“西方叙事”的反击:西方试图将俄乌战争描绘为“民主对抗威权”的意识形态之争,而俄罗斯通过参与中国的反法西斯纪念仪式,可以强调“共同对抗军国主义”的历史正当性,将自身定位为“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”而非“破坏者”。

从历史叙事看,俄罗斯需要强化“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核心作用”与中国“东方主战场地位”的关联——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,不仅加速了日本投降,也为朝鲜半岛的解放奠定了基础;而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“保家卫国”,客观上为苏联的远东安全屏障提供了缓冲,这种“历史互文”的叙事,有助于俄中两国构建“反霸权同盟”的合法性基础。

俄罗斯军队的参与还能对西方形成“战略震慑”:2024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时,中国解放军仪仗队曾应邀亮相莫斯科,如今若俄军回访北京,无疑是对“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”的“双向确认”,向西方传递“中俄背靠背对抗围堵”的明确信号。

(二)朝鲜:“安全焦虑”下的历史绑定与战略借力

对朝鲜而言,参与中国阅兵的动机更为复杂,但也更具“现实紧迫性”,当前,朝鲜半岛局势处于“高对抗”状态:美韩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,加速部署“萨德”反导系统,甚至讨论“延伸威慑”(即美国用核武器保护韩国),朝鲜的安全环境持续恶化,在此背景下,通过参与中国的反法西斯纪念仪式,朝鲜可以实现三重目标:

一是“历史绑定”,强化“中朝命运共同体”的叙事,朝鲜官方始终将“抗日武装斗争”视为朝鲜劳动党的“历史起点”——金日成领导的“抗日游击队”曾在中朝边境活动,得到过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支持,参与中国阅兵,可以将朝鲜的“抗日历史”嵌入中国的“东方主战场”叙事,既是对“历史渊源”的确认,也是对“中朝传统友谊”的强调,为“朝中战略协作”提供历史合法性。

二是“战略借力”,对冲美韩军事压力,中国是朝鲜最重要的邻国和经济合作伙伴,也是朝鲜半岛问题“六方会谈”的核心方,朝鲜通过参与中国阅兵,可以向外界传递“中朝关系依然稳固”的信号,暗示中国不会在半岛问题上“完全倒向美韩”,从而增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,尤其是在美国试图推动“对朝极限施压”的背景下,这种“历史纽带”的展示,本身就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