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热门头条正文

郭富城称每天早上五六点才睡

是自律的极致,还是健康的透支?

在流量裹挟的时代,明星的作息似乎总能成为公众窥探的窗口,有人是“早睡早起身体好”的忠实信徒,有人却是“夜猫子”型选手,在深夜迸发创作灵感,而“四大天王”之一的郭富城,近日在一次采访中坦言:“我每天早上五六点才睡,习惯了。”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舆论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——这位以“敬业”著称的舞台王者,究竟是凭借怎样的作息撑起高强度工作?这种“凌晨入睡”的习惯,是成就他的秘密武器,还是在悄悄透支健康?

从“动感小子”到“舞台劳模”:高强度工作下的作息选择

郭富城的“凌晨入睡”,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贯穿他职业生涯数十年的常态,这位从香港TVB艺员训练班走出的艺人,自1990年以“动感小子”身份出道以来,便以惊人的速度在娱乐圈站稳脚跟,作为“四大天王”中最具舞台爆发力的一员,他不仅需要频繁推出音乐作品、举办演唱会,还要兼顾影视拍摄、综艺录制等多重工作,日程表常年排得满满当当。

“演唱会筹备期间,我每天只睡3个小时。”郭富城曾在采访中透露,为了呈现完美的舞台效果,他常常从傍晚开始彩排,反复走位、练习舞蹈动作,直到凌晨五六点才结束工作,稍作休息后又要投入新一天的工作,2023年,他在香港红馆举办的“ANGELA WORLD TOUR”演唱会,仅筹备阶段就耗时半年,每天彩排超过12小时,凌晨入睡成了常态,这种“拼命三郎”式的敬业,让他在业内赢得“舞台劳模”的称号,也让观众看到了他光鲜背后的汗水。

除了演唱会,影视拍摄同样需要他投入大量时间,为了在电影《密战》中塑造特工角色,他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4个小时,凌晨两点收工后还要研读剧本;在《白银帝国》中,为了诠释晋商角色,他提前一个月体验山西民俗,白天拍摄,晚上研习历史资料,作息时间被压缩到极致,高强度的工作节奏,让“凌晨五六点才睡”成了他无奈却不得不适应的选择。

“不是不想睡,是工作太多。”郭富城曾坦言,自己习惯了“把白天留给工作,夜晚留给休息”,但这种“休息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睡眠,而是他用来调整状态、规划未来的时间——他会在睡前处理工作邮件、规划第二天的行程,甚至通过听音乐、冥想来缓解压力,对他而言,凌晨的安静时光反而能让他更专注,这种“夜猫子”式的作息,某种程度上成了他应对高强度工作的“生存策略”。

科学视角:长期“凌晨入睡”的健康代价

尽管郭富城凭借强大的意志力维持了几十年的“凌晨入睡”作息,但医学专家普遍认为,这种作息模式与健康人体生物钟存在冲突,长期坚持可能埋下健康隐患。

它打乱了人体自然的昼夜节律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医师韩芳指出,人体生物钟受光照、饮食、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,而睡眠-觉醒周期是生物钟的核心环节。“正常情况下,人体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会分泌大量褪黑素,促进深度睡眠;凌晨2点至6点则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,有助于身体修复。”郭富城每天五六点才睡,意味着他错过了这两个“黄金睡眠时段”,长期如此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,甚至引发失眠、焦虑等问题。

睡眠不足会引发连锁健康反应。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研究表明,成年人每天需要7-9小时睡眠,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会增加患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郭富城曾透露自己“每天只睡3-4个小时”,远低于健康标准,这种睡眠剥夺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他曾在演唱会期间因过度疲劳患上急性肠胃炎,甚至不得不临时取消部分演出;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情绪稳定,他在采访中坦言“偶尔会感到莫名的烦躁”,这与皮质醇(压力激素)水平升高密切相关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变化。 郭富城出生于1965年,如今已年近六旬,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,深度睡眠时间